土木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东北振兴发展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建设行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现代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土木工程相关领域勘察、设计、建造、管理、咨询和研发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成为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特色优势: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本科课程国际化试点专业;本专业是辽宁省首个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的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省属高校第一。本专业1997年首次通过建设部专业教育评估,2020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至今已连续5次通过专业评估(认证),其中2012年取得了8年有效期的优异成绩。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道桥工程及相关领域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研发等工作。

选考科目:3+1+2模式: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3+3模式:考生必须选考物理方可报考。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东北振兴发展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安全生产领域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掌握安全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现代安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多行业领域,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中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生产与设计、安全科学与研究、风险评估与应急救援、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成为安全生产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特色优势:本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本专业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大奖。

主干课程:安全原理、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法规、工程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安全检测原理与技术、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安全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政府安全管理和监察部门、工贸企业,以及安全评价、消防、保险等机构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生产与设计、安全科学与研究、风险评估与应急救援、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选考科目:3+1+2模式: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地理或生物其中一门即可;3+3模式:物理、历史和地理选考其中一门即可。



智能建造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建设行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掌握智能建造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获得现代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协同化设计、智能化施工、智慧化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成为智能建造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特色优势:智能建造专业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与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渗透产生的新专业,我校为全国第四批获批智能建造专业的高校。在发挥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优势的基础上,突出协同设计、智能施工、智慧管理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建造领域的应用。

主干课程:智能建造概论、工程力学、智能工程材料、智能测绘、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原理、大数据与云计算、土木工程智能施工、工程项目智慧管理、装配式结构工程技术、建造信息化与智能化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设计院、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工程造价单位、工程咨询与评估单位、BIM全过程应用管理及工业化智能建造等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协同化设计、智能化施工、智慧化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智能建造是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亟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发展前景好,人才就业面广,需求量大。

选考科目:3+1+2模式: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3+3模式:考生必须选考物理方可报考。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城乡建设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执业工程师或注册工程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相关领域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咨询和研发等工作,或通过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优势: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地下空间开发(地铁、综合管廊、地下商业等)的迫切需求,聚焦东北老工业基地更新与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城市更新中的地下空间利用等领域研究突出,契合东北地区建设需求。关注新兴领域(如地下物流、智慧管廊)的技术应用。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地下工程、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及相关领域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研发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