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周绪红院士做客土木工程学院“杏坛百家”学术讲坛
2021年05月07日 19:04  点击:[]

5月7日,土木工程学院在新宁会堂举办 “杏坛百家”学术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结构工程专家、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绪红教授做客讲坛,并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工程与人文”的学术报告。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及学生总计300余人参加此次讲坛活动。

学术讲坛前,学校在办公楼513会议室举行周绪红院士荣誉教授聘请仪式。校党委书记董玉宽,党委常委、副校长冯国会参加了仪式。校党委书记董玉宽为周绪红院士颁发了荣誉教授聘书,就学校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学科规划与建设等问题及经验与其进行了深入交流。

报告中,周绪红院士系统概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三大知识体系的具体内容,他从四个层面出发,对什么是工程与人文社科、工程与人文社科的关系、工程师为什么要加强人文社科与如何加强人文社科进行了生动地阐述与细致地讲解。他强调,现代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工程、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现代工程复杂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需要与人文社科刚柔并济、共生互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如车之两轮,损一难行。周绪红院士通过都江堰工程、南水北调等实际案例阐明重大工程建设的成功正是实现了工程、社科与人文的高层次沟通互补,促成和谐统一,走上 “科学发展”之路的。因此,工程师需要树立天人合一的工程观,只有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内化为对自然的热爱,才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地把保护环境作为己任,这就是工程师的人文素养。报告最后,他寄语师生在专业探索的道路上,务必要把人文精神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照《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规定,培养专业兴趣、提升专业素养;切实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较高文化品位、较好人文素养与较强专业能力的未来工程师。

聆听报告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周绪红院士通过分享自身成长经历与多年思考沉淀对师生提出的“如何平衡工程与多学科交叉发展”“对工程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及青年学生成长建议”“青年教师应如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强化人文精神培养”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师生受益匪浅。本次讲坛内容充实、站位高远,使师生深刻认识到人文社科知识与工程、自然科学知识需要结合、渗透与融通,这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师生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会努力将自身专业提升与人文素养沉淀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学习人文社科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将人文社科求善求美的追求转化为优秀工程师的正确价值观。

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李帼昌教授主持讲坛,并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周绪红院士及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希望广大师生应充分领会周绪红院士的报告精神,在“求真、求实、求善、求美”中发挥多学科智慧,用哲学思维看待工程问题,将科研与学习中的难题迎刃而解;努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强化综合能力、扩大科学视野、明确奋斗目标,做具备人文情怀、家国情怀的优秀工程师。

“杏坛百家”学术讲坛是土木工程学院特色活动之一,旨在为专家、学者与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持续沟通、交流与学习的桥梁,传播科学思想,弘扬创新精神,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专业指导与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对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水平与学科建设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土木工程学院致力于将“杏坛百家”学术讲坛创办为国内外、海内外学术和人生交流的高水平平台,努力培养师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未来在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实现更大价值,助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诞生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固提升!

主讲人简介:

周绪红,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士、英国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曾任湖南大学副校长、长安大学校长、兰州大学校长和重庆大学校长,现任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钢结构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会长。

周绪红教授长期从事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桥梁结构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首届重庆市杰出英才奖、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甘肃省领军人才和中国钢结构三十年领军人物称号。

上一条:我院教师赵国庆荣获“辽宁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下一条:土木工程学院组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培训会

关闭

新闻动态